3月28日上午,家住长沙县黄兴镇金凤村的邹贶拉着一小车废纸箱和废水瓶,来到村上的垃圾分拣中心。分拣中心工作人员将废纸箱称重后,按照时价给邹贶折换成现金,同时还兑换了积分。
黄兴镇金凤村垃圾分拣中心外表“颜值高”,各类垃圾存放有序,墙上挂着垃圾分类知识展板,自2019年10月投入运营,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,废品回收量能达到每月约10吨,积分兑换纯净水近200吨。
“以前我们觉得垃圾分类是件麻烦的事情,自从有了分拣站,生活垃圾既能卖钱又可以用所得积分兑换纯净水,我们也更愿意实行垃圾分类了。”邹贶说,如今,垃圾分类已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(相关资料图)
(图为金凤村垃圾分拣战。刘思源摄)
废品换钱,新型垃圾分拣站受欢迎
“自从我们村开始垃圾兑换后,地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少多了,环境也好了,垃圾分类本来挺麻烦的,但能换钱,我们都应该好好配合。”苏展是居住在垃圾分拣站对面的村民,每天清晨他都会带着家里一些纸板、易拉罐、塑料瓶等垃圾来分拣站,工作人员会将打包好的可回收垃圾分类别称重,为他兑换现金并登记在册。
扔掉是垃圾,分类是宝贝。金凤村党总支通过建立垃圾中转站、配备垃圾转运车辆、投放分类垃圾桶,依托物业公司和第三方垃圾分拣回收的一体化运作模式,实现了分类垃圾从源头到终端处置环节全程不落地。
“居民卫生习惯好起来了,文明素质也跟上来了。金凤村有1000来户人家,户户都有志愿者。‘村部吹哨,志愿者报到’,村上风气越来越好。”金凤村党总支副书记周振文表示,垃圾分拣中心是金凤村结合“党建+五零”建设,创新提出的“用垃圾兑换纯净水,垃圾分类工作结合村民安全用水”方案,一经推出就获得村民们的一致好评。
(工作人员对生活垃圾分类打包。陈晨 摄)
积分换水,助力垃圾分类好习惯
近年来,随着再生资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的推广,废品回收方式也更加多元化。周振文介绍说,为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,金凤村的垃圾分拣站旁建有一个大型净水器,免费给居民提供纯净水。
“以前喝剩的矿泉水瓶、饮料瓶图省事都直接扔掉了,现在我舍不得扔了,拿到这里不仅能卖钱还能换纯净水。”村民刘云桂笑着说,现在攒了积分能免费换纯净水,省了不少钱。
据了解,金凤村党总支给每户居民家里都发放了4个纯净水桶,方便他们打水。同时村上还会利用屋场会对村民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,每季度进行一次垃圾分类评比,将评比结果与积分相挂钩,引导居民养成生活垃圾自主分类的良好习惯。
(村民带着水桶免费装水。陈晨 摄)
各方努力,引领绿色生活“新时尚”
为有效提高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,今年以来,黄兴镇城管办不断完善全镇范围一体管理的垃圾分类收集、运输、处置的收运体系和“农户分类投放、镇村二次细分、县统筹利用”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体系,推动农村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“两网融合”。
“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一项环保又利民的工作,我们将以金凤村为突破点,为全镇村(社区)、小区‘量身定制’垃圾分类点。”黄兴镇城管办主任袁四海说,将联合其他办线、部门对住户垃圾分类、垃圾桶配备情况、垃圾焚烧现象、村部制度完善情况、日常保洁情况等进行考核考评,不断加强对各村垃圾分拣中心的督查,引导居民养成生活垃圾自主分类的良好习惯。
垃圾分拣中心既是垃圾分类活动的服务站点,也是垃圾分类宣教工作的前沿阵地。“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是垃圾分类工作的源头,意识的提高对垃圾分类的开展太重要了。很多学校会组织学生来我们这里学习,我们下一步就想通过和孩子们互动的方式,向他们介绍垃圾分类的知识。”金凤村垃圾分拣站负责人王洪波介绍说,孩子身处“垃圾分类”的场景中,可以边学习边实践,既有参与感又有获得感,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“一个儿童带动一个家庭,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”的积极效果。
(通讯员 陈晨)
关键词: